消防工程师资讯

一级消防工程实务知识点讲解:建筑防火间距

2018年07月10日 来源:消防工程师考试网

建筑防火间距

概念

防火间距是一座建筑物着火后,火灾不致蔓延到相邻建筑物的空间间隔,它是针对相邻建筑间设置的

作用

1.防止火灾在相邻的建筑物之间相互蔓延
2.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
3.并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条件
4.减少失火建筑对相邻建筑及其使用者强烈的辐射和烟气的影响

主要影响因素

热辐射强度(热辐射强度与消防扑救力量、火灾延续时间、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相对外墙开口面积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

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防止火灾蔓延

根据火灾发生后产生的辐射热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一般不考虑飞火、风速等因素。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形,将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定为6m,其他三、四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有所增加

保障灭火救援
场地需要

防火间距还应满足消防车的最大工作回转半径和扑救场地的需要,结合实践经验,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节约土地资源

如果设定的防火间距过大,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防火间距的计算

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构建,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