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资讯

一级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章节考点:民用建筑安全疏散

2019年05月10日 来源:消防工程师考试网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

1、 疏散设计

(1)建筑安全疏散和避难逃生设施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使用功能和用途、使用人数与特性、建筑面积、建   筑高度和室内净空高度、疏散距离、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以及消防设施配置情况等因素。

(2)疏散设施应能保证人员在疏散时不受火灾或火灾烟气的危害。

(3)建筑应具有供火灾时人员进行安全疏散与逃生的设施和路径。建筑设计所提供的疏散设施和路径应能保   证建筑内每个房间或每个防火分区或建筑的每个楼层应具有足够的疏散宽度和疏散出口,其疏散距离必须满足人员安全到达安全出口的要求。

2、疏散路径

疏散楼梯、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每百人净宽度(m)

 

建筑层数

耐 火 等 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地上楼层

1-2 层

0.65

0.75

1.00

3 层

0.75

1.00

≥4 层

1.00

1.25

 

地下楼层

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10m

0.75

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10m

1.00

3、 疏散设施

(1) 安全疏散设施由室内通道、疏散出口、疏散走道或避难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 等组成。

(2)安全出口的位置和数量,应结合建筑的空间合理组合,兼顾其使用功能和安全性,使建筑物内的人员能   在接到火警信息后,在规定的最短时间内,全部安全疏散到室外或其他安全地带。

(3)建筑物中设置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疏散门等安全出口的宽度足够,出口数量足够并能满足不同情况   下的安全疏散距离要求,疏散指示明显正确,使人员能在火灾发展过程中的可用疏散时间内及时、安全疏散完毕。

4、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

(1)疏散出口是指人们走出活动场所或使用房间的出口或门。

(2)安全出口是指通往室外、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等安全地带的出口或门。

(3)从疏散出口出来,经过一段水平或阶梯疏散走道才达到安全出口。进入安全出口后,可视为到达安全地点。

(4)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对保证人员和物质的安全疏散极为重要。无论工业建筑或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口数量一般均不应少于 2 个5)。

5、安全出口

(1)建筑应根据其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全出口,建筑内最大疏散距离应   根据建筑耐火等级、楼梯间形式和疏散方式确定。

(2)除有特殊规定外,建筑物内每个楼层或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且各楼层或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总宽度应能满足该楼层或防火分区全部疏散人数在可用疏散时间内安全疏散到安全地点的要求。

(3)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应尽可能相互远离。2 个安全出口最远边缘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小于 5m;小于5m 时,应按一个安全口考虑。

(4)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通道应畅通,不应设置或放置阻碍人员疏散或减少疏散宽度的物体或物品。 

6、安全出口的设置:

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 2 个。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

①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且人数不超过 50 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

②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符合表规定的公共建筑;

耐火等级

最多层数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

(㎡)

人 数

一、二级

3 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50 人

三级

3 层

200

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 25 人

四级

2 层

200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15 人

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 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 ㎡,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5m 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

②建筑高度大于 27m、不大于 54m 的建筑,当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 ㎡,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0m 时,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

③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要求:

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中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防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时,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

(2)建筑面积大于 1000 ㎡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建筑面积不大于 1000 ㎡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1 个。

(3)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的 30%。

7、疏散门

(1)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 2 个。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房间可设置 1 个疏散门:

(2)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 75 ㎡;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 120 ㎡;

(3)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小于 50 ㎡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 0.90m,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 15m、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 1.40m;

(4)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 人的厅、室

8、疏散距离

(1)安全疏散距离直接影响疏散所需时间和人员安全,它包括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门或住宅户门的距离和从   房间门到安全出口的距离。

(2)疏散通道的距离和防护措施、出口数量和宽度,使其与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等疏散、扑救难易程   度相适应。

 

 

名 称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

25

20

15

20

15

10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25

20

15

9

 

 

高层医院、疗养院

单、多层

35

30

25

20

15

10

病房部分

24

12

其他部分

30

15

 

教学建筑

单、多层

35

30

25

22

20

10

高层

30

15

高层旅馆、展览建筑、教学建筑

30

15

 

其他建筑

单层或多层

40

35

25

22

20

15

高 层

40

20

— 

①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 25%。

②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 5m。

③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   规定减少 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 2m。

住宅建筑疏散距离

 

 

名称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单层或多层

40

35

25

22

20

15

高层

40

-

-

20

-

-

①住宅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 25%

②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 5m

③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当户门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 5m;当户门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 2m。

9、疏散宽度:

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10m。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和首层楼梯间的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m)

 

建筑类别

 

楼梯间的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

走道净宽

 

疏散楼梯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高层医疗建筑 其他高层公共建筑

1.30

1.20

1.40

1.30

1.50

1.40

1.30

1.20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每百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

观众厅座位数(座)

≤2500

≤1200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疏散部位

 

门和走道

平坡地面阶梯地面

0.65

0.75

0.85

1.00

楼 梯

0.75

1.00

体育馆每百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m)

观众厅座位数档次(座)

 

3000~5000

 

5001~10000

 

10001~20000

 

 

疏散部位

 

门和走道

平坡地面

0.43

0.37

0.32

阶梯地面

0.50

0.43

0.37

楼 梯

0.50

0.43

0.37

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 100 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 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建筑层数

耐 火 等 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地上楼层

1-2 层

0.65

0.75

1.00

3 层

0.75

1.00


 

≥4 层

1.00

1.25

 

地下楼层

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10m

0.75

与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10m

1.00

(1)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   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 100 人不小于 1.00m 计算确定。

(2)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的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确定,不供其他楼层人员疏散的   外门,可按本层疏散人数计算确定;

(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 1.0 人/㎡计算;其他歌

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 0.5 人/㎡计算;

(4)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可按实际座位数的 1.1 倍计算;

展览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展览厅的建筑面积和人员密度计算,展览厅内的人员密度不宜小于 0.75 人/㎡;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 5.5.21-2 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

 

楼层位置

 

地下第二层

 

地下第一层

 

地上第一、二层

 

地上第三层

 

地上第四层及以上各层

人员密度

0.56

0.60

0.43~0.60

0.39~0.54

0.30~0.42

对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 5.5.21-2 规定值的 30%确定。

10、楼梯的设置

①敞开楼梯间

特征

楼梯与走廊或大厅都是敞开在建筑物内,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而且可能成  为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

适用范围

低、多层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具体设置场合

①建筑高度≤21m 的住宅建筑

②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

③21m<建筑高度≤33m 的住宅建筑,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

②封闭楼梯间

厂房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

仓库

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

 

 

多层公共建筑

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6 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公共建筑

高层建筑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 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21m 的住宅建筑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

21m<建筑高度≤33m 的住宅建筑

地下建筑

地坪高差≤10m 或 3 层以下地下、半地下建筑疏散楼梯

③防烟楼梯间

公共建筑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33m 的住宅建筑

厂房

建筑高度>32m 且任一层人数>10 人的厂房

地下、半地下建筑

地坪高差大于 10m 或 3 层及以上


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

≥6.0m2

住宅建筑

≥4.5m2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

≥10m2

住宅建筑

≥6.0m2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扩大的前室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④室外疏散楼梯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

建筑高度大于 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 10 人的厂房。

⑤剪刀楼梯

设置条件

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

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 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

住宅单元的疏散楼梯

 

 

设置要求

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梯段之间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防火隔墙

前室应分别设置

住宅单元

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6.0 ㎡

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使用面积≥12.0 ㎡,且短边≥2.4m

11、 避难层



①设置条件: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

 

 

 

 

安全疏散

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避难层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12、避难间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 2 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 25.0 ㎡确定;

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 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5) 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设置数量

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 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 50m

 

 

 

 

防火构造要求

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开向避难区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 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




【练习题】

某高层建筑,设计建筑高度为 68.0m,总建筑面积为 91200 平方米。标准层的建筑面积为 2176 平方米,每层划分为 1 个防火分区;一至二层为上、下连通的大堂,三层设置会议室和多功能厅,四层以上用于办公;建筑的耐火等级设计为二级,其楼板、梁和柱的耐火极限分别为 1.00h、2.00h 和 3.00h。高层主体建筑附建了 3 层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及甲级防火门与高层主体建筑进行分隔;高层主体建筑和裙房的下部设置了 3 层地下室 。

高层主体建筑设置了 1 部消防电梯,从首层大堂直通至顶层;消防电梯的前室在首层,和三层采用防火卷帘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在其他各层均采用乙级防火门和防火墙进行分隔。

高层建筑内的办公室均为半开敞办公室,最大一间办公室的建筑面积为 98 平方米,办公室的最多使用人数为 10 人,人数最多的一层为 196 人,办公室内的最大疏散距离为 23m,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前室入口的最大间距为 18m,且房间门均向办公室内开启,不影响疏散走道的使用。核心筒内设置了 1 座防烟剪刀楼梯间用于高层主体建筑的人员疏散,楼梯梯段以及从楼层进入疏散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的门的净宽度均为 1.10m,核心筒周围采用环形走道与办公区分开,走道隔墙的耐火极限为 2.00h,高层主体建筑的三层增设了 2 座直通地面的防烟楼梯间。

裙房的一至二层为商店,三层为展览厅,首层的建筑面积为 8100 平方米,划分为 1 个防火分区;二三层的建筑面积均为7640 平方米,分别划分为 2 个建筑面积不大于 4000 平方米的防火分区;一至三层设置了一个上、下连通的中庭,除首层采用符合要求的防火卷帘分隔外,二、三层的中庭与周围连通空间的防火分隔为耐火极限 1.5h 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

高层建筑地下一层设置餐饮、超市和设备室;地下二层为人防工程和汽车库、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燃油锅炉房、变配电室(干式)等;地下三层为汽车库。地下各层均按标准要求划分了防火分区;其中,人防工程区的建筑面积为 3310 平方米,设置了歌厅、洗浴桑拿房、健身用房及影院,并划分为歌厅、洗浴桑拿与健身、影院三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分别为 820 平方米、1110 平方米和 1380 平方米。

该高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箱内按要求配置了水带、水枪和灭火器。该高层主体建筑及裙房的消防应急照明   的备用电源可连续保障供电 60min,消防水泵、消防电梯等建筑物内的全部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均能在这些设备所在防火分区的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该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其他事项均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共 24 分):

1.指出该高层建筑在结构耐火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2. 指出该高层建筑在平面布置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3. 指出该高层建筑在防火分区与防火分隔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的做法。

4. 指出该高层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5. 指出该高层建筑在灭火救援设施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6.指出该高层建筑在消防设施与消防电源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答案】

1. 指出该高层建筑在结构耐火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答:1)耐火等级设计为二级,不正确。正确做法:该建筑高度 68m,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建筑的耐火等级设计提高为一级。

2) 楼板的耐火极限为 1.00h,不正确。正确做法:当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时,楼板的耐火极限提高到 1.5h。

2. 指出该高层建筑在平面布置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答:1) 燃油锅炉房设在地下二层其上一层是人员密集场所,不正确。正确做法:燃油锅炉房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的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但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 层或贴邻。


2) 地下二层的人防工程设置了歌厅、洗浴桑拿房、健身用房及影院,不正确。正确做法:人防工程中歌舞   娱乐、桑拿洗浴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放在地下一层且室内外地坪高差不大于 10m。

3. 指出该高层建筑在防火分区与防火分隔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的做法。 

答:1) 裙房首层的建筑面积为 8100 平方米,划分为 1 个防火分区,不正确。正确做法:裙房首层划分 2 个建筑面积均不大于 5000 ㎡的防火分区。

2) 二、三层的中庭与周围连通空间的防火分隔为耐火极限 1.5h 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不正确。正确做法: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 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时分隔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3) 人防工程中歌厅、洗浴桑拿与健身、影院三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分别为 820 平方米、1110 平方米和

1380 平方米,不正确。正确做法:人防工程中划分为 4 个建筑面积均不大于 1000 ㎡的防火分区。

4. 指出该高层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答:1)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门至防烟剪刀楼梯前室入口的最大间距为 18m,不正确。正确做法:高层主体建筑剪刀楼梯间改为 2 部最小净宽度为 1.2m 的防烟楼梯间。

2) 楼梯梯段以及从楼层进入疏散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的门的净宽度均为 1.10m,不正确。正确做法:高层公共民用建筑疏散楼梯和楼梯间首层疏散门的最小净宽度为 1.2m。

5. 指出该高层建筑在灭火救援设施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答:1)消防电梯的前室在首层,和三层采用防火卷帘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不正确。正确做法:消防   电梯前室应采用耐火极限 2.0h 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

2)1 部消防电梯从首层大堂直通至顶层,不正确。正确做法:消防电梯应从地下三层直通顶层。

3)地下部分

6. 指出该高层建筑在消防设施与消防电源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答:1) 该高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箱内按要求配置了水带、水枪,不正确。正确做法: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应设   置消防软管卷盘并设在室内消火栓箱内。

2) 消防水泵、消防电梯等建筑物内的全部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均能在这些设备所在防火分区的配电箱处自动切换,不正确。正确做法: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的供电,要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